始创于1993年10月25日 Since Oct.25,1993
ChinESE Food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通知公告
  
理性看待传统饮食文化申遗
来源:未知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07-14 | 1944 次浏览 | 分享到: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不是保护并传承 饮食文化 的唯一方式,但这种将饮食文化珍藏保护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值得国人学习。 2月6日,日本文化审议会的特别委员会正式批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将“和食·日本人的传统食文化”列入世界 非物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不是保护并传承饮食文化的唯一方式,但这种将饮食文化珍藏保护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值得国人学习。

2月6日,日本文化审议会的特别委员会正式批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将“和食·日本人的传统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和食为包括从北海道至冲绳地方菜系在内的所有日本传统料理。

提到日本料理,我们平日最常接触的无非是寿司、刺身、怀石料理诸如此类的食物,而这些经过几番周折才来到其他国度的料理并未全然展现出最真实的日本传统食文化,被视作最具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精髓的“和食”,最近正式获得日本文化审议会正式批准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不是保护并传承饮食文化的唯一方式,但这种将饮食文化珍藏保护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值得国人学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对饮食的追求也正在逐渐趋同,人们可以接纳来自欧洲的臭芝士,学会品大洋彼岸不同酒庄的红酒,懂得欣赏生吃的乐趣,西餐来到中国也开始融合中国特色与元素,把原本搭配的土豆换成了米饭,五成熟的西冷变成了十成熟。同样的,中国料理走出国门,同样做了本地化的调整,在老外眼中,宫保鸡丁、北京烤鸭、饺子这些几乎已是最为典型的中国饮食,殊不知在海外品尝中餐的人们,或未曾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之精华。

在饮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适度的改良和调整无可厚非,但如何在美食经过漂洋过海之后,仍能保留最本真的面目?如何将更多传统地方美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能够有所见识,有所认知?通过饮食拉近人们因地域文化而产生的距离?在走出去的同时亦能保护文化精髓,留存饮食风骨,我们当然希冀申遗之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

江西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绍平曾说道:“遗产保护是皮,遗产利用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地政府一定会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博弈是永恒的话题,如要获得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必然要直面商业化开发的问题。然而讽刺的是,如今诸多餐饮老字号对传统饮食都未能长久坚持,抓不到传统之精髓,只能做到一味迎合消费者口味,多有献媚之举,而非真正引导大众消费,并进行传统饮食文化的有效传播。

此前人们对国内掀起的申遗热潮也进行了不少反思与自省,尤其是地方政府斥巨资申遗更是遭受社会人士的质疑。实际上,这样的行为误差多半是夸大了申遗成功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将其最根本的要义抛之脑后了。

当我们刚刚吃完甜滋滋的元宵汤圆,可曾回味一番它所蕴含的团圆之意,可知不同地域有各种不同的吃法与做法?可知不同形式的它们各自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饮食文化自然掩藏在美味之中,但仍然需要人们耐心深挖,诚心探究,也需要人们那份执着的坚守,接纳的包容和走出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