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创于1993年10月25日 Since Oct.25,1993
ChinESE Food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所有分类
  
“激素产奶”传闻价值在于发现了监管漏洞
来源:未知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07-14 | 93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微博爆料称,国内许多高龄奶牛,靠激素才能产奶。对此,中国奶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回应称,2008年以前确实存在高龄奶牛产奶的情况,但之后加大了劣质奶牛的淘汰力度,目前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高龄奶牛产奶少、质量差,没有经济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微博爆料称,国内许多高龄奶牛,靠激素才能产奶。对此,中国奶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回应称,2008年以前确实存在高龄奶牛产奶的情况,但之后加大了劣质奶牛的淘汰力度,目前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高龄奶牛产奶少、质量差,没有经济效益”。(《证券时报》4月19日)
  客观来说,“激素产奶”是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这是“微博爆”的短板所在。对于这样的爆料,各方也是各有各的态度。而在未得到明确的答案之前,我们还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对此事审慎评价。公众之所以相信何兵教授的爆料,原因在于我国奶制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安全体制的公信力已经降到了冰点。但是谁也难说,何兵教授及他发的“激素产奶”的微博,不会走赵普发“皮革酸奶”微博的老路。
  接下来必须要证实的问题就是,“激素产奶”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及时调查并公布真相。如果消息为真,那有必要对我国牛奶产业来一次大规模整顿,并且要加强日常检测与安全检查,对于涉事企业应该立案调查,对相关责任人应该进行必要的处罚;如果消息为假,则希望何兵教授删除此微博,以免对奶制品行业造成中伤。但是,通过何兵教授的这条微博,以及强烈的民意反弹与激烈的社会大讨论,我们又能够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奶制品中的激素暂时还不是必检项目。
  “不检测激素”,多么可怕的现象。“不检测激素”,即便现在的多数牛奶之中没有激素,也不能保证个别的牛奶品牌中没有激素。而且,“不检测激素”也为“激素产奶”提供了“可靠而安全”的制度环境。无论是奶业协会,还是奶制品企业,都无法自证清白。因此,在笔者看来,何兵教授发的“激素产奶”的微博的价值在于,无论牛奶中有没有激素包括抗生素,检测都应该到位,至少,激素和抗生素应该立即成为被检测项目。所以,“激素产奶”是真是假并不重要,整个社会看到了这样一个漏洞。《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此语境之下,食品安全的监督不可谓不严密,但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不检测激素”,会让所有的监管形同虚设。
  何兵教授是在“忽悠”也好,“激素牛奶”确实存在也罢,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问题越辩越清,通过何兵教授的微博以及公众的讨论,公众看到了监管之中的一个巨大的监管漏洞。我想,对于奶制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安全行业走上正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激素产奶”一事,也就变成了两个问题:其一,食品监管部门要尽快查明并公布真相;其二,马上把激素包括抗生素列为必须要检测的项目。
本会动态
会员天地
行业信息
标准规范
学术研究
国际交流
会展活动
建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