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创于1993年10月25日 Since Oct.25,1993
ChinESE Food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所有分类
  
纪念萧帆先生
来源:未知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07-15 | 2883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 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餐饮行业和饮食文化研究队伍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萧帆先生。但是在 萧先生逝世以后,人们却极少提到他,究其原因,他对中国饮食烹饪没有作过什么专题研究,也没有多少有影响的个人著述留在世上,他只是一位热心于中国饮食烹饪事

摘要: 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餐饮行业和饮食文化研究队伍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萧帆先生。但是在萧先生逝世以后,人们却极少提到他,究其原因,他对中国饮食烹饪没有作过什么专题研究,也没有多少有影响的个人著述留在世上,他只是一位热心于中国饮食烹饪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但是人们不应该忘记他,因为他是位真正栽树的人,对于那场“烹饪热”而言,他是真正的推手。

关键词: 萧帆;中国烹饪;烹饪教育

萧帆,山东省文登县口子乡瓦屋庄人,原名毕庶桢, 1915 10 月生,参加革命后改名萧帆。193811 月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在山东胶东地区从事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贸易部计划处长、办公室主任,后调入国家商业部任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商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商业部经济研究所所长,商业部党组成员。主持创办了中国商业出版社,创办《中国烹饪》和《中国商业》( 《中国商报》的前身) 媒体。1982 年离休,但离休以后并没有休息,相反以更饱满的热情全力推动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直到2003 4 16 日因患糖尿病晚期综合症而逝世,享年88 岁。萧帆先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只念过几年私塾,但经过长期的磨炼,却是商业部著名的“大秀才”,而且写得一手苍劲秀丽的毛笔字。萧帆先生在商业经济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围绕其工作需要而进行的。经济学家万典武先生作为他的副手对其工作有专门的评价1本文对此不作介绍。

萧帆先生在上世纪“烹饪热”中的贡献,业界有“十字纲要”的概括,内容大致为积极谋划为中国烹饪编写历史、专业辞典,办专业报刊,成立烹饪协会、烹饪研究所、烹饪图书馆,开办烹饪高等学校,整理烹饪古籍,为名厨立传、为名菜名点录像。2萧帆先生的具体作为表现在;一是他支持曾纵野先生撰著《中国饮馔史》,且基本完成;二是他主编《中国烹饪辞典》,以及作为副主编于1992 年出版了《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三是1980年创办了《中国烹饪》杂志,并担任主编;四是1987 年中国烹饪协会成立,他作为该会的特邀顾
问,任此职直到去世3;五是从1982年起在前商业部部长刘毅的指导下,商业部积极向国家教委争取,于1983 年创办了江苏商业专科学校中国烹饪系,随后四川烹饪专科学校、黑龙江商学院烹饪系、广东商学院烹饪系和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烹饪系相继开办,萧帆是积极推动者之一;六是1983年,萧帆与陈耀昆等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处积极争取将烹饪古籍的整理出版列入规划,但未能获准,于是由商业部经济研究所自己组织人员进行整理,从1984 1994 年共整理出版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共36 种,萧帆同志做了很多组织工作;七是1997 年,由中国烹饪协会主编的《中国名厨大典》列入青岛出版社的“中华饮食文库”正式出版,同年《中国餐饮名店大典》也正式出版,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厨师传记。至此十字纲要中只有创办烹饪研究所、创办烹饪图书馆和为名菜名点录像三条未能完成。但除了烹饪图书馆至今没有建成外,其他两项也由各地相关高等院校和地方烹饪协会完成,例如江苏省烹饪研究所就是1987年由江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总而言之,萧帆先生在离休以后,不仅为中国饮食烹饪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大事,甚至到垂暮之年还念念不忘,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他的确是上世纪那场“烹饪热”的实际推手。我们现在翻阅当时的文字记述,可以得知他一直在幕后做着实际工作,而在前台却鲜见其身影,他是永远值得中国饮食烹饪界人士怀念的前辈。

1987 年以后,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和萧帆先生有过几次当面交往,也有几次书信往来,对于这样一位老革命,我觉得有如下几点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1 诚恳待人,不遗余力地提携后学

在上世纪的“烹饪热”中,萧帆先生不仅邀请到王利器、吴世昌等一批知名的文史专家为中国烹饪张目( 这在《中国烹饪》杂志早期的版面中有醒目的反映) ,他还团结一批中青年学者研究中国烹饪,提供宽松的学术平台促进他们的学术成长。除了《中国烹饪》杂志以外,《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和“中国烹饪古籍丛刊”都是在萧帆的直接推动下完成的,这使得这批中青年学者成了中国饮食烹饪研究的骨干力量,以至于当时有八大金刚之美誉。

2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开展烹饪学术研究

凡是接触过萧帆的人,都对他的俭朴、勤勉的作风印象深刻,他所主持的编辑工作会议都在小旅馆或招待所中举行,有时甚至让会议人员住在自己家中,自己到菜场买菜,动员大家自炊自煮。这位1937 年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以身作则到了苛刻的程度,使得同道者无不钦佩。笔者与他虽只有五六次的接触,但每次他都反对我们过分客气地接待,要求一切以工作为重。《中国烹饪》杂志1991 年第二期封二曾发表过他作的《钗头凤》题词,原文是: “出北固,瓜洲渡,一年一度扬州路。烹饪卷,多縈绊,三五知己,日日相伴,斡,斡,斡。琼花坞,无暇顾,付与东风任飘舞。夜过半,晨真晏,辜负老厨,隔窗呼唤,饭,饭,饭。从这首词里可以看出当时已年近八旬老人的生活态度。

3 关注和尊重广大厨师

萧帆先生对厨师的关怀缘起于上世纪70 年代末,当时国内饮食服务业因文革而呈现凋敝的状态,时任萧帆副手的经济学家万典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调研,并写成了题为《我们饮食服务业上要有一个大发展》的报告,发表在当时的《红旗》杂志上。当时的商业部王磊部长和任办公厅主任的萧帆都极其重视,他因此提出创办《中国烹饪》杂志,并亲自担任主编。杂志初创时,因约了不少文史专家撰稿,结果由于文章过于深奥,厨师反映看不懂。萧老知道这个情况后,对杂志编辑陈耀昆指示;厨师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可不能得罪他们,一定要鼓励广大厨师自己踊跃投稿。这样就使得《中国烹饪》完全走向通俗化、科普化的道路。笔者也曾建议他牵头组织一个学术性强点的烹饪学会,他为此曾给我写过两封长信,说明不能光顾学术而忽视广大厨师的期待。这个缺憾后来被轻工业部副部长杜子端先生补上,他发起成立了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以开展饮食文化研究为主旨。

今年是萧帆老人逝世10 周年,笔者作为原江苏商专中国烹饪系的主持者之一,回想到他对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因此非常怀念他。尽管我和他的饮食文化观并不完全相同,但萧老能海纳百川,与人坦诚相待,为中国饮食烹饪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不是商业部的部领导,却帮助我们做了只有部领导才能做的事情,且从不计较名利,他是上世纪中国“烹饪热”的真正“推手”。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的“烹饪热”没有贬义,因为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就是从烹饪开始而后深化发展的。同样,“推手”也没有任何不敬,因为他把“旗手”和“舵手”都让给了别人。许多不知情的人,以为他无足轻重,以至在他逝世以后,纪念他的文章很少,仅在熊四智、聂凤乔、王子辉、邱庞同、陈光新诸先生的著述中略有提及。笔者对“幕后英雄”深怀敬意,故作此文以资纪念。同时要提及的是《扬州大学烹饪学报》的前身《中国烹饪研究》也曾经得到过萧老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历史不应该忘记这位可敬的老人。

参考文献:
1]万典武.缅怀萧帆同志[J].餐饮世界,2003( 6) : 48 49

2]王子辉.长歌当哭悼萧老[J].餐饮世界,2003( 6) : 5051
3]中国烹饪协会.崇高的事业——中国烹饪协会成立10周年[Z].中国烹饪协会内部出版, 1997

(此文刊于《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年第一期)



本会动态
会员天地
行业信息
标准规范
学术研究
国际交流
会展活动
建党活动